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習近平
這次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的主要任務是,總結經驗🧖,分析形勢,明確任務,對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全面依法治國工作作出部署,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齊心協力,為深入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而奮鬥。
我們黨歷來重視法治建設。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我們黨就製定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以及大量法律法令,創造了“馬錫五審判方式”。新中國成立後,在社會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我們黨領導人民製定了“五四憲法”和國家機構組織法🌀、選舉法、婚姻法等一系列重要法律法規,建立起社會主義法製框架體系,確立了社會主義司法製度😻。進入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我們黨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方針🛥,強調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依法執政是黨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明確提出全面依法治國,並將其納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予以有力推進👃。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專門進行研究,作出關於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幹重大問題的決定。黨的十九大召開後,黨中央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從全局和戰略高度對全面依法治國又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推動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我們把“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寫入憲法,完善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製度🧑🏼🏭,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更加堅強有力🧔🏻♂️🚖。我們完善頂層設計🧑🏿🚀,統籌推進法律規範、法治實施🔢📱、法治監督、法治保障和黨內法規體系建設👨🎨,全面依法治國總體格局基本形成🤾。我們推進重要領域立法⏏️,深化法治領域改革,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建立國家監察機構👨🦲,改革完善司法體製💁🏻♀️,加強全民普法,深化依法治軍☹️,推進法治專門隊伍建設👷♀️🏌🏿♀️,堅決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依法糾正一批冤錯案件🧖🏻♂️,全面依法治國實踐取得重大進展。
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並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社記者 龐興雷攝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推進全面依法治國,要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圍繞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總目標,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以解決法治領域突出問題為著力點,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有力法治保障。要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第一🫷🏿🧑🦳,堅持黨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領導。黨的領導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我們黨是世界最大的執政黨,領導著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如何掌好權🧑🏼🏫、執好政,如何更好把14億人民組織起來、動員起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一個始終需要高度重視的重大課題😒🧽。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我們黨領導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既有成功經驗🤵🏻,也有失誤教訓。特別是十年內亂期間,法製遭到嚴重破壞🏜,黨和人民付出了沉重代價👩🎨🧖🏽♀️。“文化大革命”結束後🙍🏽,鄧小平同誌把這個問題提到關系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高度,強調“必須加強法製。必須使民主製度化、法律化”。正反兩方面的經驗告訴我們,國際國內環境越是復雜,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任務越是繁重🐙,越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手段鞏固執政地位、改善執政方式、提高執政能力🦸🏽♀️,保證黨和國家長治久安🤰🏼。
全黨同誌都必須清醒認識到,全面依法治國決不是要削弱黨的領導👨🏽✈️💆🏻,而是要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要健全黨領導全面依法治國的製度和工作機製,推進黨的領導製度化🧛🏻♂️🧖🏿♂️、法治化,通過法治保障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有效實施♑️。要堅持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有機統一,確保黨既依據憲法法律治國理政,又依據黨內法規管黨治黨、從嚴治黨。
2015年,我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聽取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工作匯報、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幹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專題研討班開班式等場合都明確指出🤽,“黨大還是法大”是一個政治陷阱,是一個偽命題⏮;對這個問題,我們不能含糊其辭、語焉不詳,要明確予以回答🌮。黨的領導和依法治國不是對立的,而是統一的。我國法律充分體現了黨和人民意誌🗯,我們黨依法辦事,這個關系是相互統一的關系✭。全黨同誌必須牢記,黨的領導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之魂🖐🏿,是我國法治同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法治最大的區別✌🏼。離開了黨的領導,全面依法治國就難以有效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就建不起來。
當然🏃🏻♂️➡️,我們說不存在“黨大還是法大”的問題,是把黨作為一個執政整體、就黨的執政地位和領導地位而言的🚵🏻♂️,具體到每個黨政組織、每個領導幹部💆🏽♂️,就必須服從和遵守憲法法律🦻🏼。有些事情要提交黨委把握🙎🏻♀️👮🏿♂️,但這種把握不是私情插手👩🏻🦯,不是包庇性的幹預,而是一種政治性、程序性🤡、職責性的把握。這個界線一定要劃分清楚。
第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全面依法治國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是人民☆,必須堅持為了人民、依靠人民✥。要把體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願望、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落實到全面依法治國各領域全過程,保證人民在黨的領導下通過各種途徑和形式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承擔應盡的義務。
2018年3月17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五次全體會議。習近平當選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這是習近平進行憲法宣誓。 新華社記者 鞠鵬攝
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權益。隨著我國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要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新要求新期待📨🧖🏿♂️,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樹立辯證思維和全局觀念,系統研究謀劃和解決法治領域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樂業🧝🏼♀️。
第三,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我說過,我們要堅持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本質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法治領域的具體體現;我們要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本質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在法治問題上的理論成果🥛;我們要建設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本質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的法律表現形式👆。我們既要立足當前,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深層次問題💀;又要著眼長遠,築法治之基、行法治之力、積法治之勢,促進各方面製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長期性的製度保障🛣。
自古以來🤸🏻♂️,我國形成了世界法製史上獨樹一幟的中華法系,積澱了深厚的法律文化。中華法系形成於秦朝,到隋唐時期逐步成熟,《唐律疏議》是代表性的法典🤺,清末以後中華法系影響日漸衰微。與大陸法系🧆、英美法系⛴、伊斯蘭法系等不同🌙,中華法系是在我國特定歷史條件下形成的,顯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力和中華法製文明的深厚底蘊。中華法系凝聚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和智慧,有很多優秀的思想和理念值得我們傳承。出禮入刑🚰、隆禮重法的治國策略,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的民本理念㊙️,天下無訟、以和為貴的價值追求,德主刑輔🧑🏿⚖️、明德慎罰的慎刑思想,援法斷罪、罰當其罪的平等觀念,保護鰥寡孤獨、老幼婦殘的恤刑原則🤽♂️,等等🎒,都彰顯了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的智慧。近代以後,不少人試圖在中國照搬西方法治模式,但最終都歸於失敗🕴。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只有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法律文化,從我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實踐中探索適合自己的法治道路🤏🏼,同時借鑒國外法治有益成果,才能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夯實法治基礎。
有一點要明確🤘,我們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決不照搬別國模式和做法🤙🏻♙,決不走西方所謂“憲政”👷🏿、“三權鼎立”、“司法獨立”的路子🙅🏽♀️。實踐證明,我國政治製度和法治體系是適合我國國情和實際的製度,具有顯著優越性。在這個問題上😫,我們要有自信、有底氣🎃🚵🏼♂️、有定力。事實教育了我們的人民群眾🔕,人民群眾越來越自信。
2018年4月26日下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武漢主持召開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這是座談會前👨💻👩👩👧,習近平於25日下午在嶽陽市君山華龍碼頭察看非法砂石碼頭取締及整治復綠🧝🏽♀️、濕地修復情況😿。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攝
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我們始終堅持堅定信心👨🏼🎨、同舟共濟、科學防治、精準施策的總要求。2月5日,我就主持召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在疫情防控關鍵時刻專門部署依法防控疫情工作,我特別強調,疫情防控越是到了最吃勁的時候,越要堅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軌道上統籌推進各項防控工作。各地區各部門從立法🎥、執法、司法、普法🏄🏿♀️、守法各環節全面發力,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實施區域封鎖、病人隔離🙂↕️、交通管控、遺體處置等措施,嚴厲打擊妨害疫情防控的違法犯罪行為🍘💜,依法化解涉疫矛盾糾紛,為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第四♿,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黨領導人民製定憲法法律,領導人民實施憲法法律,黨自身要在憲法法律範圍內活動。全國各族人民🦤、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以憲法為根本的活動準則👩👩👦👦👩🏿💼,都負有維護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的職責🏦。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一切違反憲法法律的行為都必須予以追究。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堅持依法治國首先要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首先要堅持依憲執政。我們講依憲治國、依憲執政,同西方所謂“憲政”有著本質區別,不能把二者混為一談。堅持依憲治國、依憲執政🤛🎛,就包括堅持憲法確定的中國共產黨領導地位不動搖,堅持憲法確定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體和人民代表大會製度的政體不動搖🫲🏽。
維護國家法治統一🧘♂️,是一個嚴肅的政治問題。我國是單一製國家,維護國家法治統一至關重要。2015年立法法修改👁🗨,賦予設區的市地方立法權,地方立法工作有了積極進展,總體情況是好的,但有的地方也存在違背上位法規定、立法“放水”等問題🕺🏿,影響很不好⏺。要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推進合憲性審查工作,對一切違反憲法法律的法規🤵🏻、規範性文件必須堅決予以糾正和撤銷。同時,地方立法要有地方特色,需要幾條就定幾條,能用三五條解決問題就不要搞“鴻篇巨製”,關鍵是吃透黨中央精神🔨,從地方實際出發,解決突出問題。
第五,堅持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只有全面依法治國才能有效保障國家治理體系的系統性、規範性🧑🏼🤝🧑🏼、協調性,才能最大限度凝聚社會共識🕷。
新中國成立70多年來,我國之所以創造出經濟快速發展🏊🏻♀️、社會長期穩定“兩大奇跡”,同我們不斷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有著十分緊密的關系🧯。這次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我們堅持在法治軌道上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依法維護社會大局穩定🤵🏿♀️😼,有序推進復工復產,我國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我國將成為今年全球唯一恢復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在統籌推進偉大鬥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的實踐中,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我們要更加重視法治🧜♀️➙、厲行法治,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堅持依法應對重大挑戰、抵禦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
第六,堅持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總抓手🫏。要加快形成完備的法律規範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法治保障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要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實現法治和德治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治國無其法則亂,守法而不變則衰。”要加快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使之更加科學完備⚠️、統一權威🪇👨🏼🎓。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通過憲法修正案🏵,製定法律48件🤾🏿♀️,修改法律203件次,作出法律解釋9件🏇🏼,通過有關法律問題和重大問題的決定79件次。截至目前,現行有效法律282件🫵🏽、行政法規608件,地方性法規12000余件。民法典為其他領域立法法典化提供了很好的範例,要總結編纂民法典的經驗👮🏿♂️,適時推動條件成熟的立法領域法典編纂工作。要研究豐富立法形式👨🏿🚀,可以搞一些“大塊頭”,也要搞一些“小快靈”,增強立法的針對性❓、適用性🚴🏼、可操作性🫶。
2018年11月6日至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上海考察。這是6日上午,習近平在虹口區市民驛站嘉興路街道第一分站🧑🧒🧒,同幾位正在交流社區推廣垃圾分類的做法的年輕人親切交談。 新華社記者 李濤攝
要積極推進國家安全、科技創新、公共衛生🕺🏻、生物安全、生態文明📧、防範風險🕺🏼、涉外法治等重要領域立法,健全國家治理急需的法律製度、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備的法律製度🙆🏻♂️,填補空白點、補強薄弱點。數字經濟、互聯網金融、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新技術新應用快速發展,催生一系列新業態新模式,但相關法律製度還存在時間差、空白區。網絡犯罪已成為危害我國國家政治安全、網絡安全🌡、社會安全🏺、經濟安全等的重要風險之一。
第七🚴♂️,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全面依法治國是一個系統工程🧪🚴🏽♂️,要整體謀劃,更加註重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是一個有機整體,關鍵在於黨要堅持依法執政、各級政府要堅持依法行政🚋。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相輔相成,法治國家是法治建設的目標🏊🏻🙅🏼♂️,法治政府是建設法治國家的重點,法治社會是構築法治國家的基礎。
我多次強調,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法治政府建設是重點任務和主體工程🪕,對法治國家👩🏼💼、法治社會建設具有示範帶動作用,要率先突破。現在🎈,法治政府建設還有一些難啃的硬骨頭🤘,依法行政觀念不牢固、行政決策合法性審查走形式等問題還沒有根本解決👲🏻。要用法治給行政權力定規矩、劃界限,規範行政決策程序,健全政府守信踐諾機製,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要根據新發展階段的特點,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加快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打破行業壟斷和地方保護,打通經濟循環堵點,推動形成全國統一👳🏻♂️、公平競爭☮️、規範有序的市場體系🏬。
2020年3月29日至4月1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浙江考察🌠。這是3月30日◼️,習近平在湖州市安吉縣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了解群眾矛盾糾紛一站式接收💘、一攬子調處、全鏈條解決模式運行情況🏉。新華社記者 鞠鵬攝
行政執法工作面廣量大🥗,一頭連著政府,一頭連著群眾,直接關系群眾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對法治的信心。要推進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提高司法公信力。近年來,我們整治執法不規範、亂作為等問題⇒🏙,取得很大成效🪅。同時,一些地方運動式🈳、“一刀切”執法問題仍時有發生,執法不作為問題突出🛌🏻。強調嚴格執法,讓違法者敬法畏法🈚️,但絕不是暴力執法、過激執法👘,要讓執法既有力度又有溫度✏️🫃🏿。要加強省市縣鄉四級全覆蓋的行政執法協調監督工作體系建設💖,強化全方位🏊、全流程監督,提高執法質量。
全民守法是法治社會的基礎工程📝。普法工作要緊跟時代,在針對性和實效性上下功夫🪕,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製👳🏼♀️,特別是要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不斷提升全體公民法治意識和法治素養🥕,使法治成為社會共識和基本準則。要強化依法治理,培育全社會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環境。
古人說:“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醫之於無事之前。”法治建設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我國國情決定了我們不能成為“訴訟大國”。我國有14億人口,大大小小的事都要打官司,那必然不堪重負🫰🏼!要推動更多法治力量向引導和疏導端用力,完善預防性法律製度,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完善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製,更加重視基層基礎工作,充分發揮共建共治共享在基層的作用,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第八🤝,堅持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要繼續推進法治領域改革,解決好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領域的突出矛盾和問題。
公平正義是司法的靈魂和生命。要深化司法責任製綜合配套改革,加強司法製約監督♔🟠,完善人員分類管理🦇,健全司法職業保障👨🦯➡️,規範司法權力運行,提高司法辦案質量和效率。要健全社會公平正義法治保障製度💆🏿♂️,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要繼續完善公益訴訟製度,有效維護社會公共利益🤦♂️。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確定的一些重大改革事項💁🏽♂️,健全紀檢監察機關🤫、公安機關、檢察機關、審判機關、司法行政機關各司其職🤸🏿♀️,偵查權🤵🏽♂️、檢察權、審判權、執行權相互配合的體製機製等🛍,要緊盯不放,真正一抓到底,抓出實效😊。
近年來,司法腐敗案件集中暴露出權力製約監督不到位問題🧚♂️。一些人通過金錢開路🈹,幾乎成了法外之人,背後有政法系統幾十名幹部為其“打招呼”👩🏽🦱、“開路條”,監督形同虛設。要加快構建規範高效的製約監督體系🤲🏼,堅決破除“關系網”🪺、斬斷“利益鏈”🌀,讓“貓膩”、“暗門”無處遁形🏄🏻♀️。
2018年1月起👆🏼,為期3年的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在全國展開😡。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把打擊黑惡勢力和“打傘破網”一體推進,清除了一批害群之馬。近3年來打掉的涉黑組織相當於前10年的總和🤸♂️,對黑惡勢力形成了強大震懾。要繼續依法打擊破壞社會秩序的違法犯罪行為♗,特別是要推動掃黑除惡常態化,持之以恒🏟、堅定不移打擊黑惡勢力及其保護傘🤲🏻,讓城鄉更安寧、群眾更安樂。
第九🚵🏿,堅持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法治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內容🙍🏻。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變🪦,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但國際環境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上升,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影響廣泛深遠。我國不斷發展壯大,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要加快涉外法治工作戰略布局,協調推進國內治理和國際治理,更好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要加快形成系統完備的涉外法律法規體系,提升涉外執法司法效能🔙。要引導企業、公民在走出去過程中更加自覺地遵守當地法律法規和風俗習慣🐋,運用法治和規則維護自身合法權益。要註重培育一批國際一流的仲裁機構👨🏽🎓🖖🏿、律師事務所🧚♀️,把涉外法治保障和服務工作做得更有成效🍃。
我們要堅定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堅定維護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堅定維護以聯合國憲章宗旨和原則為基礎的國際法基本原則和國際關系基本準則👩🔬。對不公正不合理、不符合國際格局演變大勢的國際規則、國際機製,要提出改革方案🤙🏽,推動全球治理變革🖕,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第十,堅持建設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法治工作隊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首先要把專門隊伍建設好。要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推進法治專門隊伍革命化、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確保做到忠於黨🏋️♂️、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忠於法律。
對法治專門隊伍的管理必須堅持更嚴標準、更高要求。一些執法司法人員手握重器而不自重,貪贓枉法🧗🏿♂️、徇私枉法,辦“金錢案”👨🏻🍳🌙、“權力案”、“人情案”,嚴重損害法治權威。要製定完善鐵規禁令、紀律規定,用製度管好關鍵人、管到關鍵處🥴、管住關鍵事。要堅決清查貪贓枉法、對黨不忠誠不老實的人,深查執法司法腐敗🙇🏻。最近,政法系統開展隊伍教育整頓試點工作,查處了一批害群之馬👰🏼♀️,得到廣大群眾好評。要鞏固和擴大試點工作成果,堅持零容忍,敢於刀刃向內👮、刮骨療毒。
法律服務隊伍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力量。總體而言🫷,這支隊伍是好的,但也存在不少問題🪩,有的熱衷於“揚名逐利”,行為不端、誠信缺失、形象不佳;極個別法律從業人員政治意識淡薄🧑🏻⚕️,甚至惡意攻擊我國政治製度和法治製度。要把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擁護我國社會主義法治作為法律服務人員從業的基本要求,加強教育、管理、引導👨🏿🦰,引導法律服務工作者堅持正確政治方向,依法依規誠信執業👩🏽💼,認真履行社會責任,滿腔熱忱投入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要推進法學院校改革發展,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要加大涉外法學教育力度,重點做好涉外執法司法和法律服務人才培養👷🏻♀️、國際組織法律人才培養推送工作,更好服務對外工作大局👸🏻✋。
第十一,堅持抓住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領導幹部具體行使黨的執政權和國家立法權🧜、行政權、監察權、司法權🫴🏻,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關鍵🦹🏽。各級領導幹部要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全面依法治國的重大決策部署,帶頭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了解法律、掌握法律,不斷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應對風險的能力😋,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模範。要把法治素養和依法履職情況納入考核評價幹部的重要內容,讓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成為領導幹部自覺行為和必備素質🚴🏻♀️。
2020年11月12日至1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江蘇考察🚶♀️➡️。這是13日下午,習近平在揚州市運河三灣生態文化公園考察,了解運河生態環境保護修復情況🏌🏽。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攝
同誌們👨🏼🎨👈🏽!深入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必須堅持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加強對法治建設的組織領導🧘🏽♂️,重大部署、重要任務、重點工作要抓在手上,確保落到實處。要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將“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和法治建設同步謀劃、同步部署、同步推進➙。黨中央即將印發法治中國建設規劃和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新的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也將很快出臺🩴,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抓緊抓實抓好🥎。各條戰線各個部門要強化法治觀念,嚴格依法辦事,不斷提高各領域工作法治化水平。法治工作部門要全面履職盡責。中央依法治國辦要履行統籌協調#️⃣、督促檢查、推動落實的職責🧑🤝🧑,及時發現問題,推動研究解決。要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確保全面依法治國各項任務真正落到實處。
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變革,必須以科學理論為指導,加強理論思維,從理論上回答為什麽要全面依法治國🙆🏽♂️、怎樣全面依法治國這個重大時代課題🤾🏿♂️,不斷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取得新成果🚣🏿♀️,總結好、運用好黨關於新時代加強法治建設的思想理論成果𓀃,更好指導全面依法治國各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