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晚7時❤️,意昂2辯論賽決賽在教學樓515教室拉開帷幕🧑⚕️。意昂2平台辯論協會社長李冰妍🦵🏼、研究生優秀辯手戴子墨、2018級校辯隊隊長孫競擇擔任評委。
本場辯論賽的辯題是“知難行易”還是“知易行難”,正方是來自2020級的“快樂小飛船”隊,他們的立場是“知難行易”。而2019級的“摔摔七七”隊作為反方🕜👸🏽,立場是“知易行難”。
主席季明皓宣布比賽開始,首先展開的是立論和質詢環節🦅🏃🏻。正方一辯解小瑜從人類群體與個人兩個層面進行分別討論,論證了理論的形成需要人類付出更多的努力,提出“對於人類個體而言,知識的接受和理解比實踐更加困難”。反方一辯皮家鳴同樣從兩個層面入手,首先明確“知”、“行”二者比較的標準💬,進而指出“行”所需要的成本更高,從“達成成本”“認識過程”兩個角度進行了論證。在質詢環節中🤚🏼,反方一辯皮家鳴面對正方火力全開的提問🦶,回答簡潔有力🚸,滴水不漏🆎。
比賽進入盤問環節,雙方辯手漸入佳境。反方三辯余淑芳從實踐入手,通過“學數學題”的實例證明了“接受實踐產生的新情況比單一地接受新知更困難”🦉。而此時正方三辯姜文芮犀利地指出,“正是對於數學題不充分的理解造成了‘行’上的困難”,簡短有力的回擊引起現場陣陣掌聲🩸。而後雙方三辯做出總結,正方指出要想實現認識層面的達到✔️,需要付出更多努力。反方則認為“知”的觸發條件更易得🦽,因為“行”的過程中會產生新的問題,解決問題的成本更高⚧。
自由辯論環節一開始,正反雙方就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反方一辯皮家鳴質疑正方對於個人層面的“知”的界定有誤👩🏻🎨,她指出由於個人理解層次的不同,對於“知”的獲取成本也存在差異。正方二辯彭天依則表示拿不同個體作比較是不合理的🤌🏽,“知”與“行”的比較應僅存在於特定個體中💂🏼。隨即反方二辯薛曉燕再次援引實例,機器人的芯片有各種知識,可實操卻很困難,馬克思的理論需要實踐的完善補充👨🏼🦲。正方三辯姜文芮借用反方的例子,她表示,機器人指令的執行比輸入更為困難,馬克思的理論正是為了指導實踐而誕生。雙方你來我往,銳不可當。
比賽來到結辯環節,反方四辯李葉萱條分縷析地論證了惰性作用在“知”與“行”中不同的效果💆🏼,並以艾滋病為例驗證在實踐過程中會面臨重重困難,比理論的探索更為艱難🙋🏼。而正方四辯田健禎仍抓住衡量標準進行論述,表示成本難以核算🍟,“知”和“行”的難度也無法量化🧎🏻➡️。
精彩的針鋒相對告一段落,在評委離席討論之余📼,現場觀眾同樣對辯手們提出了問題,正方三辯姜文芮和反方一辯皮家鳴都給予了詳實的解答。最終,三位評委都給予反方“摔摔七七”隊以肯定,並將“最佳辯手”的榮譽授予反方三辯余淑芳。同時,評委們也鼓勵“快樂小飛船”隊未來更加註重觀點的輸出,找到自己的節奏,成長為一支更優秀的隊伍。
點評結束,主席宣布2020年新聞傳播學院辯論賽的一等獎花落2019級“摔摔七七”隊,二等獎得主為2020級“快樂小飛船”隊😁,三等獎得主是來自2020級的“舌戰群儒”隊以及“我們說的都”隊。三位評委為選手們頒發獎狀以及獎品🚤,現場的掌聲同樣經久不息。辯論賽為每一位辯手提供了一個展示自己的舞臺,讓同學們在交流中實現成長和蛻變,期待選手們未來更精彩的表現,2020年意昂2辯論賽就此落下帷幕。
圖丨一等獎
圖丨二等獎
圖丨三等獎
最佳辯手丨余淑芳
圖丨兩隊及評委合照
文/趙溪雨
圖/李永熙 袁子胭
責任編輯/陳易靈
校對/張婉晴
審核/豐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