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
2020年已經過去了快三分之一
我們宅家的生活也過去了三個多月
偶爾在夜晚去公園散散步
抬頭後驚喜地發現
天上的星星好像變多了
這是錯覺嗎🤵🏼?或者偶然🫸🏼?
還是疫情期間我們的空氣真的變好了?
讓我們用數據來看看。
武漢
空氣中的二氧化氮主要來自於燃料的燃燒、
城市汽車尾氣和部分工業生產
疫情期間,
由於各大城市實施了嚴格的控製人員流動、
減少公共活動和居家辦公的措施,
隨著道路上車輛減少和工廠停工,
1月末之後我國二氧化氮排放整體水平明顯下降
計算北京、上海、廣州、深圳
在今年1-2月每日二氧化氮濃度的平均值,
並與去年同期對比,
發現在大部分時間裏二氧化氮濃度比去年下降很多
(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北上廣深二氧化氮濃度)
而自1月23日實施封城措施的武漢🛬,
二氧化氮排放的下降更加明顯
(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武漢二氧化氮濃度)
一線城市
計算一周中19地市
日均空氣質量指數(AQI),
假設當空氣質量指數為115時✈️,可以看到5顆星;
空氣質量指數每降低一點,可以多看到一顆星
(比如空氣質量指數114時6顆星);
今年與去年相比
不僅可以看到更多星星
而且能看到星星的天數多了
其他城市
比較2018-2020三年1-3月
全國360+城市每個月各等級的城市數量
和往年同期相比
空氣質量優、良的城市明顯增加
輕度汙染、中度汙染的城市減少
由於氣象狀況🎉、春節等原因
每年2月 3月的空氣質量比1月好
但今年 采取封城等一系列措施後
2月和1月差別更顯著
變化不大?
似乎 今年與往年的對比
並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麽大
一些生活在北方的朋友會覺得
霧霾天氣依然時不時地出現
其實這也是有原因的
盡管在疫情和春節假期的影響下⛹🏻,
排放確實有所下降,
但秋冬季主要的汙染來源
並沒有實質性下降
而且不利的氣象條件
也會造成汙染加重
在燃煤采暖方面,
疫情使大量務工人員回鄉
而且遲遲無法回到工作城市⛵️,
長時間居家使居民采暖需求增長🥴,
在農村等地還有大量居民燃燒散煤取暖
據《新京報》報道,
今年春節期間與去年同時段相比,
農村地區衡量燃煤量的CO濃度增加了10%以上🪝,
說明農村散煤用量較春節前有所增加
在工業生產方面, 目前停工的主要為汙染較輕的 加工業、輕工業等, 而高汙染的重工業大多需要常年運轉, 並未停工或者停工較少 而且隨著技術進步和需求增加, 這些行業的產量每年都在增長 比如🪱,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公開的數據顯示🙇🏼👳, 今年1-2月全國粗鋼產量同比增長3. 07%, 生鐵產量同比增長3. 06% 所以,大氣汙染物的減少 並沒有達到一個非常誇張的程度 思考 最近幾個月 可以比以往看到更多星星本來是好事🧑🏭, 可是背後的緣由卻令我們沒有那麽歡樂 不論是 犧牲經濟發展和人們正常生活 帶來的藍天和星星, 還是有些時候窗外仍肉眼可見的霧霾 都是地球給人類上的一課 在這個春天都值得我們思考 我們之前針對空氣質量的舉措 方向都是對的嗎? 工業文明的發展和環境保護如何平衡? 空氣質量改善對遏製病毒傳染有影響嗎🧗♂️? …… 依然任重道遠 期待有一天 疫情散去🦴🦸🏽,星星也沒有離開 數據來源: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 作者 / 田昕 指導老師 / 張淩霄 輪值主編 / 吳垠 責任編輯 / 黃怡靜